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我国网络游戏产业的经济学分析(2)

来源:中国药物经济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30 14:1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 我国网络游戏产业的产业组织分析 网络游戏产业是一个高投资高回报的行业,近些年来大多数互联网的相关网站,10%~30%的收入都来自于网络游戏,我

■ 我国网络游戏产业的产业组织分析

网络游戏产业是一个高投资高回报的行业,近些年来大多数互联网的相关网站,10%~30%的收入都来自于网络游戏,我国的网络游戏产业被称为未来网络经济的三大支柱之一。从2015年起,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游戏市场,2018年时我国的网络市场规模已经占到全球估总规模的45.5%。2018年我国网络市场规模达到了2310亿元,预计在2021年将突破3200亿元[4]。

目前我国网络游戏市场的游戏可以分为几大类,角色扮演类,冒险解谜类,即时战略类,经营模拟类,棋牌休闲类,体育竞技类,乙女类等。近些年来即时战略类游戏和乙女类的游戏受到了比较大的欢迎。

玩家在游戏选择时会倾向于选择品牌较好的游戏,如现在中国国内玩家较为信任网易、天美等大型游戏公司。我国网络游戏市场的洛伦茨曲线曲率较大,这表明目前我国网络游戏企业规模分布不均,市场集中度高。玩家这样主动选择的分流,使得大型公司的资金积累越来越多,小型公司就会缺少资金流入,所以大型网络厂商也会对市场进行更进一步的兼并与合作,促进网络游戏市场的升级转向。

■ 对我国网络游戏产业建议

第一,加强对游戏产业的认识。网络游戏产业在我国发展也不过20年左右的时间,对于网络游戏产业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基础的阶段。目前我国网络游戏产业发展速度快,游戏市场较为繁荣,但是还需要建立起规范化管理的标准,推动网络市场形成良性竞争机制。在当前的文化背景下,网络游戏公司也需要将游戏与文化相结合,形成我国特有的网络游戏文化和游戏优势。

第二,加强市场监督。随着近些年来网络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游戏产业的市场发展速度较快,但是出现了同质化情况较为严重,这一方面需要市场监管更加严格,也需要国家与法律对游戏产业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加大对盗版游戏的打击力度和对私服的打击力度,维护游戏制作者和运营商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市场也可以推出合理的融资渠道,解决小型游戏公司资金技术不足的问题。只有解决这种基础问题,小型游戏公司才能在游戏的开发和游戏的设计上更加多样化,也可以打破大型游戏公司一家独大的局面。

第三,加大对核心技术的研发力度。一方面我们可以与国外企业相互合作,节约企业研发资本,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另一方面国内的开发商要引进人才或与高校进行合作,注重对技术领域的攻坚克难。同时国内的开发运营商也要注重市场的动向,深刻了解国内玩家的偏向,开发出受国内玩家喜爱的游戏,扩大国内市场的经济利益。

第四,加大对网络游戏的监管。目前网络游戏产业已经成了我国文化产业的一部分,所以网络游戏的内容对于文化的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市场要形成正确的导向,引导网络游戏公司开发出与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游戏,开发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游戏,杜绝不良内容。另一方面市场也要加大对游戏宣传力度的监管,制止游戏在广告宣传上夸张或出现不良内容。

第五,市场也要对私服问题予以重视。私服的运用使服务器变得混乱无序,打破了网络世界的平衡。想要消除私服,首先就要让官服达到较高的服务水平,满足玩家的基本需求,当然官方资费较高也是催生私服发展的一些原因,所以官服要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降低成本。对于游戏运营商来说,仅靠自身能力降低资费确实有一定困难,所以市场与国家应该给予网络开发商一定的优惠政策或补助,帮助游戏服务商降低运营成本。

■ 结束语

如今,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发达,网络游戏产业也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会,我国的网络游戏开发公司与运营公司等相关企业要牢牢抓住此次机会,研发出带有我国特色文化的游戏,将这种游戏推向市场促使我国游戏产业和游戏市场繁荣化。除此之外还要提升网络游戏服务的基准,让玩家觉得物有所值,进而获得更高水平的服务。

[1]张园浩,刘宇,王喆.中国网络游戏产业发展现状及其经济分析[J].农业网络信息,2006(04):60-62.

[2]聂庆璞.基于产业组织理论SCP范式的我国网络游戏产业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2.

[3]许强.我国网络游戏产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J].经济管理,2007(09):67-69.

[4]李璐琪.从经济学的角度论网游产业发展[J].商品与质量,2011,000(008):72-73.

文章来源:《中国药物经济学》 网址: http://www.zgywjjx.cn/qikandaodu/2021/0730/902.html

上一篇:论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商务英语翻译教学
下一篇: 肿瘤学论文_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