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专访医保谈判药物经济学专家组组长刘国恩:单(2)

来源:中国药物经济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12-15 10:3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财经》:“底线”有了,那企业收益提高的部分,多少为合适? 刘国恩: 至于每个药品的价格和收益变化多少,我们的原则是把裁量权交给各位测算专

《财经》:“底线”有了,那企业收益提高的部分,多少为合适?

刘国恩:至于每个药品的价格和收益变化多少,我们的原则是把裁量权交给各位测算专家。在《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的统一原则下,授权各位专家基于科学证据,按照价值购买的逻辑,通过充分对比分析,作出专业、独立的判断。

比如,作为组长和副组长,我们从来不打听干预任何一位专家测算的药品信息及推荐价格。

《财经》:谈判药进了医保,医院却买不到的落地问题,如何解决?

刘国恩:创新药物进院难的问题,在于医院进药的机制问题。

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取消,医院进药、开药的资金占用和其他成本继续存在,如果新的补偿机制不到位,有可能造成医院垫资成本增加,从而影响其采购、储备高端新药的动力。加之对医院药占比的一些行政规定,可能进一步增加医院药房资金压力,从而造成部分创新药物入院难的问题。

今年,国家医保局出台了谈判药“双通道”落地政策,纳入医保的创新药在院外定点药房购买,也能同等报销。目前,新规已在许多省市推进,希望能让药品流通市场更加顺畅,患者购药更加灵活方便,也符合国家医改将医药分开的底层逻辑。

《财经》:2021医保谈判总的成功率超过80%(包括协议期内药品和新增药品),创3年来“国谈”成功率新高,这一变化背后反映了什么?

刘国恩:从2019年起,国家医保谈判开始常态化实施。随着医保目录调整工作的逐年推进,各个方面的条件、机制也在不断完善,信息沟通也越来越对称、透明。同时,随着参与各方的经验积累,预期目标的调整,以及对谈判规则的认识加深,都是促成谈判成功率越来越高的因素,也符合人类学习曲线的规律。

《财经》:所以,一款药物能否谈判成功主要涉及哪些因素?

刘国恩:关键取决于药物自身综合价值。

第一,疗效。相对于临床现有同适应症的其他药物或疗法,新申请药物的疗效指标能够提高多少?

第二,安全性即药物毒副作用。比如,一些癌症晚期患者药物可能疗效越好、毒性也大,这也可能产生不少附加成本。

第三,患者依从性。即病人能否按时、按量、正确用药。创新药物能否降低服用剂量/频率/疗程?因为社会角度上,依从性不足不仅可能造成药物浪费,还可能导致药物耐药性等潜在风险。

第四,经济性。一般来说,创新药物都比现有同适应症药物费用要高,所以测算新药对医保基金的影响,评估医保基金支付患者使用新药的可负担水平是药物经济学评价的中心工作。不仅如此,专家组还要考察新药使用对其他非药物医疗费用的可能影响,包括引起的相关门诊、住院费用的变化。

02 药物经济学评价,重要作用日益凸显

《财经》:每年通过形式审查的药品有几百种,但真正能走到上谈判桌前的,只有其中一部分。在谈判前的评审环节,药物经济学角度的考量占比多少?

刘国恩:到目前为止,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的调整,不强制要求企业提供完整的药物经济学评价资料。

尽管如此,关于申请药物与同适应症药物比较的临床效果、安全性、药物费用等数据都仍然必要,因为这些资料是药物经济学专家在测算期间进行药物经济学推算的必需数据。

《财经》:参与谈判评审的专家是如何挑选的?有具体的条件吗?

刘国恩:就我所闻,评审专家是由国家医保部门在全国专家库进行随机抽取,尽量保证公正。

不过,整个中国药物经济学专家队伍规模不大,相关人才库只有几百位。部分专家今年前期参与了医保药物经济学培训指南制定,在后期也未入库抽取;个人或家人近期与药企有直接业务关联的,也回避了评审,进一步缩小了可选择的专家范围。

今年从全国专家库中抽调了40多位专家到京,要负责上百个药物的评审测算工作。今年每款药物增加至两位专家“背靠背”独立测算,工作量相比往年直接翻倍。评审期间,我们的确交流过如何系统培养药物经济学专家队伍的想法,还提出在未来3-5年系统培训药物经济学合格专家的“1000”人计划,如果顺利启动,今后谈判测算工作将更有质量保障。

《财经》:对于企业来说,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的成本是怎么样的?

文章来源:《中国药物经济学》 网址: http://www.zgywjjx.cn/zonghexinwen/2021/1215/952.html

上一篇:争议药品“九期一”为什么能进医保目录?官方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