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全球抗疫阻击战中的(2)

来源:中国药物经济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7-18 22:2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历史不会终结,但会作出评判。新加坡一家独立民调机构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在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民众对政府抗疫措施的满意度评比上,中国民众对政府

历史不会终结,但会作出评判。新加坡一家独立民调机构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在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民众对政府抗疫措施的满意度评比上,中国民众对政府抗疫的满意度最高,而个别不遗余力抹黑中国的国家得分还不到中国的一半。

(二)

高山巍峨,雄伟的山峰傲视风狂雨骤。

暮色苍茫,劲松的脊梁顶住乌云压顶。

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

"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

有人说,这是一个飞速发展、翻天覆地的时代;有人说,这是一个充满激情与梦想的时代;也有人说,这是一个变革与重构交织、海水与火焰交融的时代。

从历史兴衰规律来看,一个国家往往在两个时期面临的压力最大,一个是积贫积弱之时,一个是发展振兴之际。今天的中国,正处于由大到强、将强未强的关口,面临的内外压力会越来越大。

民族复兴的追梦路上,难免会经历曲折和痛苦,但只要路走对了,就不怕遥远。

疫情暴发之初,人们难免震惊、迷茫甚至恐惧,一时间"武汉告急"、"湖北告急"。

千钧一发之时,中国人民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面对疫情大考,中国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

哪怕再乐观的人,也很难想到中国在如此短时间内就能控制疫情。世界卫生组织赴中国考察专家组负责人布鲁斯·艾尔沃德结束考察工作后,用"望尘莫及"形容中国的抗疫表现。

"如果奇迹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全球抗疫,无数中国人再次感同身受:我们的路,走对了!

道路由来曲折,征途自古艰难。

这条路,把中国从国破家亡边缘带到靠近世界舞台中央,把中国从一穷二白带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应变局、战洪水、防非典、抗地震、控新冠,实践反复检验着一个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是中华民族攻坚克难、迈向复兴的根本保证。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当年,面对复杂国际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老一辈革命家非凡的战略气度,对敌人的藐视、蔑视,给了我们今天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财富,也铸就当代中国的风骨,让今天的我们更有实力、更有底气奋发前行。

新中国不是被吓大的。"伟大的担子要由伟大的人民自己挑","一股子气呀、劲呀"当常有,"杀出一条血路"的气魄不能丢。

只要路走对了,又何惧风雨!

(三)

4月29日,安徽省人民政府网站发布一则快讯--《安徽3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在中国22个立下脱贫攻坚战"军令状"的中西部省区市中,安徽是第15个正式交卷的省份。

黄鹤楼上望百年。没有人会想到,在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行将实现之时,中国人民是用这样沉重却又英雄的方式,写下2020年的中国志、中华民族的当代史。

疫情对全球经济民生造成的冲击不可谓不剧烈,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可谓不巨大。即使在如此困难的时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这个国家仍然把那些生活最困难的百姓,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初心不变、任务不变、目标不变、步调不变,勠力同心啃下脱贫攻坚最后的"硬骨头"。

14亿人口,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抗疫斗争中,"不惜一切代价,拯救每一个生命"。翻开厚厚的历史长卷,我们何曾见过这样规模宏大的工程、这样殚精竭虑的尽责、这样呕心沥血的奋斗!

以人民为中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追求,蕴涵着马克思主义的根脉,昭示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

忘不了,正当疫情肆虐期间,那一场"规模最大的会议"--

2月23日,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在北京召开。17万人通过电视电话会议的形式参加。"坚决打好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党中央的声音,直达最基层;党的动员令,传遍全中国。

病毒蔓延快,但更快的,是全国上下万众一心、闻令而动的出征。全国各地和军队的346支医疗队、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

文章来源:《中国药物经济学》 网址: http://www.zgywjjx.cn/zonghexinwen/2020/0718/395.html

上一篇:人生就是需要大干一场!中国药学会科技开发中心
下一篇:【今日盘点】A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科技主题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