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药物经济学核心思想和评价标准的指导下,药物经济学评价主要考虑两大因素,分别是成本和健康生产。
)1)成本
成本包括直接成本(Direct Cost )、间接成本(Indirect Cost )、隐性成本三种。
其中,直接成本是指医疗服务活动中直接发生的成本。 根据直接消费的是否是医疗资源,可以分为直接医疗成本、直接非医疗成本。
直接医疗费用:某种治疗方案消耗的医疗资源,包括挂号费、药费、手术费、诊疗费、护理费、监护费、材料费、病房费、检查费、氧气费和其他医疗费用
直接非医疗成本是指患者因寻求医疗服务而直接消耗的医疗资源以外的资源,如交通费、住宿费、营养食品费等。 一般来说,直接非医疗成本在不同条件下存在较大差异,难以准确估算,如果所占比例较小,研究中可以忽略不计。 除了直接成本之外,还会产生间接成本。 又称劳动力成本,是指因疾病、残疾或死亡造成的患者及其家庭工作时间和生产效率损失(Productivity Loss ),包括因停学、停薪留职、早逝等造成的患者及家属工资损失等。
最后隐性成本是指实施疾病、预防、诊断等医疗服务所引起的疼痛、担忧、紧张等生理和精神上的痛苦和不适感。 在实际过程中,隐性成本一般不被考虑,主要是因为难以准确计量,难以转化为货币单位,以及隐性成本往往包含在健康生产的测量中,不需要反复测算。
)2)健康产出
健康生产有三种指标,分别是疗效/功效、效用、效益。
药物经济学评价的效果指标应优于最佳证据(最佳证据),即临床疗效(Efficacy )或实际效果(实际效果)指标。
疗效/Efficacy (在干预措施严格控制的环境下)通常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 )对患者的疗效;
效果/Effectiveness (指干预措施在现实临床诊疗环境下(Real-world,即自然状态下)对患者的疗效。 功效指标可分为中间指标和终点指标,中间指标通常为血压、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等临床检测终点指标已发生或患者可感知的疾病时间,如疾病死亡或病死率(mortality )、生存年限(liffid )
基于效用(Utility )患者或社会对某些干预措施带来的健康结果偏好(Preference ),范围在0-1之间,1表示完全健康,0表示死亡。
推荐质量调整专家(Quality-Adjusted Life Years,QALYs )作为效用指标。 该指标综合考虑了生存时间和生命质量,等于给定健康状态下患者的生存时间乘以该时间内的健康效用值。 由此,一个QALY表示完全的健康状态(健康效用值=1)活一年(生存时间=1)。
以利润货币为单位量化健康生产。 疾病治疗方案的效应包括直接效应(direct benefit )、间接效应(indirect benefit )、无形效应(intangible benefit )三部分。 直接收益是指采取某些干预措施后节约的卫生资源; 间接收益是指在采取某些干预措施后增加的患者健康时间或劳动生产力恢复所带来的收益; 无形效果是指在采取某些干预措施后,减轻或避免患者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以及康复后的舒适和愉快等。
建立谈判药品临床用药综合评价标准和体系,促进合理用药,发挥各级医疗机构综合协同作用,运用循证医学和药物经济学,从临床用药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可负担性、依从性等方面,降低谈判药品和其他同类药品费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优势,推进医药合作。
文章来源:《中国药物经济学》 网址: http://www.zgywjjx.cn/zonghexinwen/2022/1213/992.html
中国药物经济学投稿 | 中国药物经济学编辑部| 中国药物经济学版面费 | 中国药物经济学论文发表 | 中国药物经济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中国药物经济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