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基于课程思政的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来源:中国药物经济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01 10:0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

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017年12月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指出:“要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要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将其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高职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专业教学中,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还要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培养更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何按习总书记的指示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全面提高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水平,成为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亟待探索的课题。

1 《经济学基础》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技术技能型人才在服务区域经济的产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显著提升,信息传递越来越广泛,贸易、金融、管理方式等等也越来越多样化。面临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在经济相关领域中,经常存在着缺乏诚信、虚假信息、违背职业道德、违反职业操守、损害国家和集体利益等等不良现象,甚至造成严重后果。经济类从业人员遵守职业道德不仅仅是道德层面的问题,还会涉及到相关的法律问题,这就需要从业人员具有更高的思想政治素养。

经济学是“经邦济世、强国富民”之学。通过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的有效结合,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职业道德养成和职业精神的树立结合起来,才能为社会培养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高尚品德人才,为国家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复合型高素质经济类人才。

2 《经济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思路

《经济学基础》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围绕经济领域的基本原理和经济现象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经济学思维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及毕业后从事经管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1 教学目标分析

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本课程将“课程思政”理念引入教学,按照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要求设计三大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学生不仅能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理解现实中的经济现象和经济政策,而且能运用经济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更能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坚守职业道德,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2.2 教学内容分析

在课程内容的选取上,本课程打破了经济学固有的微观和宏观两大理论框架,重组六大学习领域,分别是走近经济学、生活经济学、消费经济学、管理经济学、营销经济学、民生经济学,勾勒出现代经济学的全貌。同时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每个学习领域之中,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2.3 教学策略分析

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教学目标的要求,为了更好的突破教学重难点,课程的教学策略设计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任务为导向的方式,以培养学生经济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线,辅助现代化信息化教学手段,设计教学活动。

2.3.1 教师为主导

教师发挥着课程学习领导者的作用,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比如:通过讲授法系统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新知识,并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案例分析法引入生活案例、经济现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培养其经济思维能力和正确积极的职业精神;通过小组讨论法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情景模拟法提升学生在真实环境运用经济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和崇高的职业修养,等等。

2.3.2 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学习和实操。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独立思考、与人合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能力。通过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形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从而逐步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再到我会学的转变。

文章来源:《中国药物经济学》 网址: http://www.zgywjjx.cn/qikandaodu/2021/0301/742.html

上一篇:日本高校经济学专业博士培养模式探析
下一篇:教育成本补偿机制研究及国际化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