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恩:政府的相关政策从来明确要鼓励和支持国产创新药。不过,鼓励和支持的前提,是坚持相关技术标准,确保药品质量上不打任何折扣。
从短期看,坚持同样的价值测算原则,能够更好把国家的医保资金用在刀刃上,为广大患者购买和提供最具价值的药品,获得最大的健康产出。
从长期看,坚持具有市场竞争性的高标准、严要求,也会更好促进国产创新药物的长足发展,不断增强其核心竞争力。
《财经》:跳出医保谈判框架,就整个中国创新药产业发展而言,您对于跳出“内卷式创新”有何建议?
刘国恩:客观而言,在全球化下,中国医药产业新世纪以来的发展步伐快了不少,尤其是近年间,进展特别显著。
尽管如此,我们与国际生物医药创新的技术前沿仍然有相当距离,需要学习和追赶的东西还很多,不仅包括学习先进的创新技术本身,还包括建立有利于催生创新理念、开发创新科技的机制、体制。
以中成药为例,中国有千年“国药”基础优势,但中成药现代化方面,日本、韩国、新加坡甚至德国都超越了我们。尤其在传统药物成分的技术提炼、标准化、安全性、方便性和依从性方面,很值得我们学习。
西药技术方面,差距更为显著。能够进入first-in-class行列的国产新药,凤毛麟角,这与我们的经济规模和发展定位并不相称。所以,在创新发展的奋进路上,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懈怠。
至于“内卷式创新”的问题,见仁见智。我个人以为,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应该是熊彼特定义的“创造性破坏”(creative destruction)。为市场消费者提供比现有技术更具使用价值的物品,照理说应该促进供需双方的共同福利。因此,除非市场交换受到非自愿性的强制干预,否则,创新不该出现系统性的“内卷”倒退。
纵观历史,创新是传统和成规的天敌。没有任何市场的现有霸主会喜欢创新,尽管他们以前也曾是创新者。因此,站在社会发展的高度,我们任何时候都需要尽力促进和保护市场竞争,不断开放市场,迎接“创造性破坏”,才可能为持续的科技创新提供永不枯竭的源泉。
文章来源:《中国药物经济学》 网址: http://www.zgywjjx.cn/zonghexinwen/2021/1215/952.html
中国药物经济学投稿 | 中国药物经济学编辑部| 中国药物经济学版面费 | 中国药物经济学论文发表 | 中国药物经济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中国药物经济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